玲與輝認識蒙老師都十幾年了,但是并不了蒙老師,我想其它家長未必了解蒙老師,呵呵,由于本人"搜功"尚好,現將"搜"的材料讓大家看看,我們擁有這樣的帶訓老師會是多么幸運! ?
自己動手做禮物一針一線謝園丁 二小六年級(3)班學生為老師繡書簽 ????沒有華麗的舞臺,沒有簇擁的鮮花,三尺講臺一塊黑板就是教師揮灑人生的天地。面對幾十雙滿含渴望的眼睛,教師義無反顧地用自己激越的聲音,播灑愛的陽光、智慧的甘霖。學生學會了用心靈去唱歌,用真誠去追求。 ????教師節就要到了,讓我們一起祝福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節日快樂,桃李滿天下! ????9月5日下午,我市第二小學六年級(3)班的學生們在課間做起了針線活。學生左手拿著十字繡的布,右手拿著針,對照著圖案,仔細繡著。他們在做手工課的作業嗎?不是,他們正在準備送給老師的教師節禮物。 ????據六年級(3)班的班主任蒙愛琳介紹,去年的教師節,這個班的學生為學校領導、教過他們的老師和為他們服務過的后勤人員送去了自己制作的賀卡。“學生沒有經濟基礎,如果給老師買禮物,那是花父母的錢,要是送給老師自己制作的禮物,意義就不一樣了。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禮物,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在把禮物當面送給老師的過程中,也鍛煉了與老師交流的能力。”蒙老師說。 ????在征求了學生的意見后,同學都對十字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他們就用平時賣廢紙、礦泉水瓶子攢下的班費買來了16個十字繡書簽,每個小組繡2至4個書簽。組員先按照圖案繡上圖案,然后在空白的地方繡上給老師的祝福。 ????這個班共有43名學生,只有3名學生繡過十字繡。雖然大部分學生沒有繡過,但是他們非常好學,實在掌握不了的學生也在書簽上繡上幾針,表示自己的心意。 ????書簽只有10厘米長、5厘米寬,可是繡的時候還是有講究的。繡前先把布四圍的毛邊修整齊,然后再數格子,這樣才能保證繡出來的圖案正好在布的正中間。有的學生沒有經驗,一拿到布就開始數格子繡,結果繡著繡著,布的四周就越來越毛,把毛了的布剪掉,圖案就歪了。 ????郝思媛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繡十字繡,她繡的圖案是幾朵小花。他們組一共要繡兩個書簽,她繡的小花圖案的書簽已經快完工了。坐在郝思媛右后方的戴眼鏡的男生也拿出書簽繡起來,一臉認真。看著郝思媛一針一線仔細地繡著,賀加貝說:“老師肯定會喜歡的。” ????蒙老師要求學生在周五的時候把十字繡書簽送到老師手里。賀加貝說:“去年我給校長送了賀卡,在進校長辦公室之前我并不害怕,可是進去以后腿就發抖了。今年我還沒想好送給誰,但是今年我應該不會像去年那樣膽小了。”?
教育周刊:評價拖住課改的步子 作者王茜 2004,123來源<新疆石油報> “短期內成績的下滑我并不擔心,但是現實不能忽視,如果成績下滑了,我的實驗立刻會面臨下馬的危機。” 12月2日,第二小學四年級(3)班。新聞發布會是這個班每周四早讀課的一個慣例,同學們在這個時間把自己寫的或者想推薦的文章讀給大家聽。 緊接著的第一節是語文課,他們學習了《論語?公冶長第二》。同學們大聲朗讀,近百字的內容,短短一節課已有學生可以背誦。 同學們告訴我,從10月下旬起,他們開始在語文課上誦讀《論語》,一節課背會百字左右。至于對課本的學習,他們則加快了進度,一節課學一篇課文,課堂上以朗讀為主。語文課原有的試卷、練習冊現在都不做了,家庭作業就是背誦、練字、讀課外書、寫日記。 誦讀經典只是蒙愛琳老師課改實驗中的一個部分,她的實驗是以誦讀經典帶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把學生從作業中解脫的同時,蒙老師說:“我也解放了自己,于是我有很多時間,給學生各方面知識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意志力等。” 對自己的實驗,她說:“我有大量的準備,并做了周密的計劃,得到了家長和學校的支持,我沒有任何疑慮。” 但隨著期末考試的臨近,她還是悄悄做了另一手準備。這幾天,她開始加重字詞的聽寫,并反復向同學強調要把字寫會。她給同學們說,如果喜歡現有的教學方式,必須要把基礎知識掌握好,把成績考好才行。 她說:“從本意來說,短期內成績的下滑我并不擔心,因為我能預見未來的效果,會讓他終身受益,但是現實是不能忽視的,成績下滑,學校不會答應,我的實驗立刻面臨的是下馬的危機,這是不行的。” 二小前半個月前才接受了督導,并晉升到規范化學校的行列。在督導的條文中,教學質量評估一欄中有非常細致的畢業成績的量化指標。二小副書記郭雪英說:“成績是學校的生命線。每年5月中旬后,小學畢業班的氣氛不亞于高考。雖然現在教育局不公布成績、名次,但校長、老師都一清二楚。成績直接影響學校的聲譽,隨之而來影響到生源,學校怎么能不重視?” 在蒙老師申請實驗時,學校有過對成績的擔憂,但郭雪英說:“學校一定會為她的實驗創造條件,因為,教育中出現了太多問題,不改是不行的,我們只有把評價暫時放在一邊。” ??? “如果沒有成績,老師不僅可能受到批評,甚至會失去發展的機會。如果評價的問題解決不了,課改只能走回頭路。” 學生的成績就是老師的業績,在學校對老師的評價中,學生成績占最主要的比重。而多年沿用的這種以分數為標準的評價方式是否適用于改革年代的新生事物呢? 對現有評價方式的質疑并不是一兩個老師發出的,采訪中,許多老師都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第二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老師張新霞看到,學生在課上思維活躍,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見,敢于爭執,她愿意留更多的討論時間給學生。但遇見有檢查時,她就不知道該怎么做了。她說:“新的課改理念要求在課堂學生是主體,要學生突出個性發展、能力培養,所以我寧可少做題,也要讓學生盡量表達。但檢查組評課會認為練習時間少了,評價時更重視習題的容量。”而且,評價標準在走老路子,到考試時仍然是一份卷子,學生的思路、進步、長處什么都看不到。她很疑惑:“課改承認每個學生的差異性,要求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知識,為什么教學時承認,考試就不承認了呢?為什么不能分不同的檔次進行考試?” 第八小學語文組的老師有同樣的擔憂,課堂上鍛煉能力,到期末一份試卷定成績,考卷上的成績能不能體現學生的能力? 市教研所副所長王銳半個月前才結束對課改進展情況的檢查,他看到的情況是,教師的授課方式、教學觀念有很大變化,可以看出課改的理念已在教師中整體滲透,學生自信心強、個性突出,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強了。“但現有的評價機制滯后,帶給老師很多困惑。要求老師培養學生的能力,但評價時以成績定業績,教學環節與評價體系脫節。特別是進入初三以后,學生面臨的是中考、高考,一點過程不看,就看一個分數,那我們提倡的多元化評價、過程性評價如何進行?老師怎么敢放手進行課改?” 進行課改一定會影響到成績嗎?兩者之間存在有什么樣的矛盾? 第三中學副校長孫延賓認為,要看課改能不能最終見到成效,首先看教師個人素質,其次看學校的導向,第三還要看周圍的氛圍和環境,有很多潛在的壓力。就算這些問題都解決好了,任何實驗都成漸進的過程,正常狀況下,見到成效至少需要三年,頭一年是學習,之后總結,第二年能掌握其中科學規律,第三年才能見到成績。在這過程中,需要發展性的評價,否則課改與成績就是存在于眼前的矛盾。“注重成績是學校的本性,在課改與老師現實利益的選擇中,老師的第一利益選擇是成績,其次才是個人發展。因為如果沒有成績,不僅可能受到批評,影響業績,甚至會失去發展的機會。現有的評價體系不允許有失敗存在,如果老師沒有把握突破,他不可能冒這個險。”所以他說:“如果評價的問題解決不了,課改只能走回頭路。” ?????“課改沒有固定的、現成的模式,在同一課改理念下,需要一線老師共同摸索,自下而上地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 其實,我市近幾年一直進行著多元化評價、過程性評價的嘗試,等級制、自評、互評、語言式評語等評價方式越來越多地出現,更多模式的探索也開始著手試點。 如上學期,市教研所在初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期末考試中進行的試點。 教研所數學教研員李華介紹說,那次考試分開卷、閉卷進行。 開卷考試時,老師選擇18道有挑戰性、趣味性的題目,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學習小組在一周內至少合作完成4道,無論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之后,每組推薦一名同學在班級范圍展示解題的方法和思路,老師對這些同學進行重點評價。其他同學進行自評,小組內部對每一位同學要做出評價。開卷使用語言評價和等級制評價。“開卷考試主要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閉卷則采用分數作為評價標準,重視考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70%%都是基礎題,讓百分之八九十的學生都能及格。 ? ? 讓孩子從一點一滴做起 作者:李翔2005-10-25 18:35克拉瑪依日報 ? ? ―――蒙愛琳《科學育人必須從細節入手》實驗研究成果 從2004年10月至今,第二小學五年級(3)班的班主任蒙愛琳在班上開展了一項培養孩子全面發展的實驗活動,通過實驗,學生在行為習慣、責任感等方面的表現都有很大進步。蒙愛琳向記者介紹了她這一年來的經驗和心得――― 以前學生普遍缺乏責任感 去年10月的一天,我剛進教室就看到地面上有許多紙片,我沒說話,彎腰揀了起來。可讓我心酸的是,我揀了半天只有一位學生幫我。之后,我又一個人把垃圾倒了。這期間,周圍的同學沒有一點反應,我的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我突然覺得他們很冷漠,這讓我傷心不已。 總結過去失敗的經驗,我發現施教者必須從細節入手,教會孩子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愛心、什么是尊重,這樣才會有效果,從而讓孩子先成人、再成才。 教學生自己先做到“為人師表” 從細節入手教孩子,老師必須先從細節上改變自己。從心理學上講,只要孩子崇拜你就會信服你、聽你的話。 因此,我要在同學們面前表現出自己的責任感。以前,我把課間的10分鐘用來誦讀課外讀物,并且讓學生隨意,想聽的留下,結果每次幾乎都是全班同學坐在教室里聽。我慢慢發現,這實際上就是半強制性地占用了他們的休息時間。原來我說過不占用學生課余時間的,我怎么能話不算數呢?于是,我就把這個安排取消了,專門抽出一節語文課進行誦讀,因為我要讓學生知道,我對自己說過的話是負責任的。 為了讓孩子學會尊重,每次上課起立時,我自己先站得筆直,把兩手緊緊地貼在褲邊,讓學生們看到我就不由自主地要和我做的一樣。 從一句話、一件小事上教育學生 孩子需要的是具體的、細節性的指導,而不是指責、命令性的語言。 在培養孩子禮貌待人的習慣時,我舉例讓學生們自己分析:看到老師時,是語速很快地說“老師好”效果好呢,還是慢慢地說“老師,您好”效果好?于是,他們開始邊說邊體會,紛紛說后者更好。 一旦發現孩子做事方法不當時,我會一步一步地引導他。 班上有一個學生問我能不能買貼畫,我告訴他:“為什么不能買呢?只要不以買貼畫為由多問父母要錢就行了。”之后,他買了“超級女聲”的貼畫,當他準備把周筆暢的貼畫貼到《論語》書上的時候,我又告訴他:“你自己想一想,《論語》是我國古時的經典名作,書的封皮也古色古香,你把周筆暢的貼畫貼到上面,會是什么樣子呢?”聽了我的話,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不對的。 孩子都有犯錯誤的時候,我認為,合適的小懲罰能夠讓他們牢牢記住所犯的錯誤。但是,我說的懲罰不等于體罰,而且這種懲罰要建立在老師和學生都商量好的基礎上,這一點非常重要。 平時,我從細節上培養孩子能力和良好品德的養成。 賣報紙,看似一件小事情,但我會告訴學生:賣報紙可以讓自己體會到父母工作的辛苦,可以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還能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這樣,他們就會恍然大悟,賣報紙時也會更有熱情。 班上有一個學生,為了多賣點錢,一份報紙被他拆成三份賣。我啟發同學們去議論這件事,有的說下次就沒人買他的報紙了,還有的說他不負責任。通過討論,包括當事人在內的同學們立刻認識到,做事做人都要有一份責任感。 學生:寫好作業能體現我的責任感 張凌霄說:“我們班每個同學都是班干部。我原來是負責關窗戶的班干部,后來負責檢查抽屜,在接手新工作后不久的一天,我只記著關窗戶,忘了檢查同學們的抽屜。蒙老師知道后,‘懲罰’了我,所謂懲罰就是讓我往廣播站投一篇稿子。班干部犯錯誤時都會受到投稿的‘懲罰’,但大家都知道,這同時也培養了我們的寫作能力。” 范文婷表示,“蒙老師經常強調,讓我們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她說責任感要體現在每一件小事上,并且能堅持下來,包括認真寫作業、上課不做小動作等,所以我們現在完成作業都特用心。” 屈天拄慢慢地發現,自己對學習的態度轉變了。他說:“原來我最不愛改作業上的錯誤了,可現在每次都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改,因為我知道,雖然是很小的錯誤,但會越積越多。” 家長:孩子再也不拖作業了 吳迪錚的母親吳景霞說,由于工作原因,她常常忽視了對孩子內心感受的了解。但隨著與老師溝通的增多,她覺得應該從一些細節上關注孩子,現在,每天早上她都會對孩子說:“祝你今天好心情。”放學了,她不再問孩子“作業多嗎?趕快抓緊時間寫”,而是問:“你今天快樂嗎?” 張凌霄的母親李愛華看到,蒙老師一遍遍用具體事例告訴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對自己要有責任心”,她也由此看到了孩子的明顯變化―――張凌霄原來寫作業總是拖,周五布置的作業他說周六寫,周六到了又拖到周日,不到最后一刻他絕對不動筆;但是這學期以來,他的這個毛病已經改了,他說,“反正都要寫完,不如早點寫。” ? ? 一分鐘展示,讓學生樹立自信 ? 一分鐘展示,讓學生樹立自信 ?
? 語文課上,注重字、詞、句的講解,這是最基本的教學方式。我市第二小學的語文老師蒙愛琳除了教學生基礎知識外,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從她帶的班進入四年級下學期開始,每周她都會專門拿出一節語文課,為每位學生提供一分鐘展示自己的機會。 ????9月12日上午第三節課間,我市第二小學六年級(3)班里的學生異常興奮,原來,第四節課是他們喜歡的“一分鐘展示”課。 ????在“一分鐘展示”課上,每位學生都要走上講臺,為大家表演自己準備的節目。節目形式沒有嚴格的限制,朗誦、講笑話、念繞口令、表演樂器都可以。 ????“大家好!今天我要教大家做個小游戲。現在桌子上有3個杯子,兩邊的杯子杯口朝下,中間的杯口朝上,最多動3次,每次只能動兩個杯子,最后3個杯子的杯口必須全部朝上或者朝下。我先示范一遍,請大家看好。”馮馨荷開始演示起來。 ????在馮馨荷演示前,蒙愛琳提醒學生說:“同學們,要注意觀察。”很快,馮馨荷就演示完了,很多同學還沒看清楚是怎么動的。“現在大家也可以來試一試。”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舉手,有些學生甚至還站了起來。 ????第一個上臺一試身手的是袁德強。只見他不假思索,拿起杯子就開始“倒騰”了。結果,他動了3次也沒成功,低著頭回到自己的座位。帕來克跑上了講臺,第一次翻了兩個杯子以后,他一時不知道該動哪兩個杯子了,在同學們的提示下,帕來克完成了“任務”。 ????馮馨荷的小游戲讓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了。接下來,學生們陸續走上講臺,為同學展示自己準備的節目。 ????在學生上臺展示的時候,蒙愛琳站在一旁,觀察著學生。“趙皓月,你的朗讀很不錯,但是要注意氣息。”“趙紫薇,站在臺上的時候,你的眼睛要看著大家,要自信。”當她發現學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時,都會適時指出。每次展示課結束后,她還會進行簡短的總結。 ????“我小時候不是很自信,我不希望學生和我一樣。有些學生天生就不怯場,但你得給另外的學生創造機會,讓他進步。展示課就是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學生逐漸樹立自信。”蒙老師介紹說,“雖然有時候會有少數學生沒有準備,但是我也要求他們大大方方地走上講臺,告訴大家他們沒有準備。” ????“本來這學期每周二上午的后兩節課都是語文課,我們選了第四節課做展示課,因為如果有些學生講得時間長,我們還能往后延長時間,要是放在第三節課,就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展示。”一名男生告訴記者。李鄭巖說:“我第一次上講臺展示特別緊張,現在我一點也不緊張了。” ? ? ? |
新跟帖 (共1 條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